社群运营从拉新到转化的sop及日常维护表

 常见问题    |       2023-12-27

  曾经负责过电商、k12、IT培训的社群,自己总结了一套可以套用并且落地执行的社群运营流程,从sop到基础搭建到日常维护,以及社群的增长–留存–转化,还有活动的全方案。

  上面的思维导图可以直接成为一个社群运营的sop,我曾经运营过给公司带来一个月成单10万的社群,也做过死群。有一些经验和坑想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下。

  之前为了快速获取新用户,有了新用户就能够最终靠课程进行套电,算我们部门的有效数据。其次是一对一和新用户沟通我们部门人员配置不够,因为那一段时间就一个小姑娘在负责社群。所以建了一个学习python的交流群。

  出于这两个目的建群,并没有规划好后期维护。我们拉新的手段就是豆瓣小组进行拉新,用户进群之后,我们就发布一遍群公告,让用户免费领课。一周内进群人数137,数据基本稳定不再有人进去了,我们就知道这一波拉新完毕。

  本次临时组建的社群获取了100+有效电线的客单价。其实按照我们的这么小体量的公司已还可以了。但是这个社群忧郁是临时组建,并没什么用户定位,群定位和规则,所以半个月的时间就沦为死群了。

  总结经验:如果小伙伴们不是为了凑数据,大家必须要至少梳理一个月的运营规划。避免群过早的死掉,不要每天为了发东西而临时凑内容。

  第二个失败案例不算是自己的失误,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。也就是我们公司一个十多个学科的培训,但是社群并没有按照学科或者语言,或者用户进行分类。

  初期的时候并没什么问题,到后面就有问题了。鸡同鸭讲,并且运营的小伙伴不知道该发什么样的内容在群内。发java的,很多python的用不上,发初级,有高级的看着小儿科。当你社群已经很庞大的时候,再想去做用户细分非常的难!

  总结经验:各位小伙伴,从一开始进行社群拉新的时候,不要想着为了用户多,就大锅烩,什么用户都放在一个群里,后期非常难维护。

  之前做APP运营的时候,APP上我们有一个打卡活动,但是这个活动一直是在APP上运营,我们和用户绝大多数都是无交流。用户随意在APP上分享,拿到积分后去商城兑换奖品。

  那就是组建社群,首先我们改掉了分享规则,进群分享进行打卡的有双倍积分,可以到商城兑换;之前的分享内容是生活、旅行等等,并且照片、视频形式非常杂乱。

  把这种杂乱的分享,变成了7、14、21天打卡,群主是内部工作人员,带领用户一起打卡。本来是一群薅羊毛的用户,却在平台内部将“羊毛”变成了分享,在几期的打卡后,我们把羊毛用户进行了付费转化。虽然只有3-4%的转化率,但也是公司多年来的突破。

  总结经验:这次社群之所以还算成功,第一是定位好,第二是和用户之间的粘性紧密,每一个用户进行英语口语打卡,绘画打卡等都会有老师每日点评。第三是打卡结束后,进行三轮转化,没有付费用户了立马解散群,让用户进行下一期打卡活动。

  这个是基于我们小课做得临时的一个社群规划,直接给大家放在这里。可根据这个格式,先把每天要做得分享和话术提前写出来,在和部门内部人员去碰。

  13:00-16:00 这个时间段大家非常容易摸鱼,八卦啊经验啊分享的好时机;

  17:00-18:00 下班前可以和大家互动,比如发发自己正在工作的状态,社群运营拟人化很容易和用户产生粘性;

  社群活动裂变是最常见的,之前做社群的话有许多可应用的程序,一般都是付费软件。但是现在腾讯把社群裂变工具管控的很严格了,自己也大力推出企业微信和相关运营工具。但不管是什么工具运营思路和要准备的都一样。

  根据这样的裂变路径就要做到优秀活动准备方案,能够正常的看到海报是用户看到活动的第一步。所以也是最关键的,其次是群内话术,也非常重要。

  既然社群是服务用户的,那么就做好用户画像。可能经验少一些运营接触到新业务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做用户分析,那就从之前的成单用户中寻找规律。从自家公众号中,找到人群画像。研究好用户,有好的产品,非常容易做好运营。

  暂时就分享到这里了,大家好我是啊窝额,持续分享运营经验,尽量做到可落地的分享。